发布日期:2025-10-30 16:33
为深入贯彻国家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落实高职院校科研能力提升与教育教学改革要求,进一步提升我校思政教师课题申报质量与科研水平,10 月30 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特邀发展规划处王玉岭副处长开展课题申报专项指导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参会,活动由阎君梅院长主持。
此次指导聚焦高职院校课题申报核心要点,王处长结合职业教育政策导向与自身经验,从课题类型界定、核心要素把握、申报书撰写规范三大维度,为教师提供系统性指导,精准助力思政课科研工作。
在课题类型界定环节,王玉岭围绕 “教学能力达标后如何精准申报” 展开,明确社科类与教改类课题的核心定位。她指出,社科类课题需聚焦理论创新,提出前瞻性想法,契合高职院校深化社会科学研究、丰富职教理论体系的政策需求;教改类课题需坚持“问题导向、创新驱动、实践检验”原则,对接高职院校强化实践教学、推进教改的政策方向,以实践成果提升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效能,为思政课改革提供支撑。
针对申报课题四大核心要素,王玉岭结合职教热点与政策重点解读。选题上,需紧扣国家职教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产教融合、新双高建设等领域,融入新质生产力、数智化等热点关键词,建议思政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挖掘选题;同时需具备教学基础,且申报人身份与课题方向匹配。改革方法与成果方面,方法需具体可行,成果需明确可衡量指标,符合“重实践、可落地” 要求。申报材料需遵循规范模板,内容架构清晰——课程建设明确研究维度,课堂改革梳理核心要素,契合“格式规范、内容充实”标准;研究内容需结合思政课与高职教学实际,确保可操作、有应用价值。
在申报书撰写细则指导中,王玉岭逐条拆解关键模块。人员信息上,申报人职务与课题匹配,团队成员需贴合课题需求,任务分配与课题内容对应。立项背景与意义需梳理国内外、省内外近年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分理论与实践两类。研究目标、内容与进程上,拟解决问题与目标、内容对应,研究内容设 5-6 个并以框架呈现,进程需明确任务、节点与责任人。方案设计需明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施检验路径,含评价环节且贯穿数字化理念,研究方法按需选择。创新点可从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切入,预期效益需量化实施范围与覆盖人数;推广价值需说明当前实施范围及成效后推广路径,提及论文发表与学术分享;成果形式包括课件、调研报告、论文、资源库、教改方案等,强调“具体落实”,社科类课题突出创新想法。
互动答疑环节,教师积极提问。针对宋晓燕老师“申报书字数是否严格”的问题,王处长表示字数是基础标准,需严格控制以确保合规且精准表达核心内容。对于王颖颖老师“课题知识储备不足”的疑问,她指出课题核心在创新点,同一问题可结合不同背景提差异化方案,无需过度担忧初始储备,同时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无名额限制项目,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活动最后,阎君梅总结指出,王玉岭的指导结合思政课实际,解读两类课题要求、分享申报注意事项,契合高职思政教育改革与科研提升的政策导向,为教师明确方向、激发热情。此次活动不仅搭建了学习交流平台,更夯实了教师申报基础,对推动我校思政课科研高质量发展、助力学校职教内涵建设意义重大。
供稿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
审核:阎君梅
编辑:李墁彤
终审:张小宾